开博体育龙陵木城:“三个聚焦”深入推进各族青少年交往交流交融

  开博体育近年来,木城乡深入贯彻落实习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各项工作的主线,不断拓展和丰富青少年交流渠道和载体,有形有感有效推进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促进各族青少年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

  聚焦思想引领,丰富青少年全面交流内涵。一是用好新阵地。坚持用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团全队,用好青年大学习等学习平台,整合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农家书屋、青年之家资源,设置“云岭党建书架”“廉洁书架”等特色书柜,将全民阅读活动与传承红色基因相结合,帮助青少年弄懂弄通红色基因的科学内涵,教育引导更多的青少年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的理想信念,让红色基因薪火相传。二是上好体验课。依托“青年之家”、团代表联络站等阵地以及边境线等养民兵排、军营等红色教育资源,组织青少年就近就地开展红色教育、国情教育、主题团日活动等10余场次,赓续红色血脉,不断增强广大青少年学生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归属感、自豪感。三是讲好思政课。坚持党对思政课建设的全面领导,利用开学第一课、儿童节等契机,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课堂教学开博体育、团课队课,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让“三个离不开”和“五个认同”在木城各族青少年中入脑入心。

  聚焦阵地建设,搭建青少年广泛交往平台。一是建强青少年交流阵地。积极推进“儿童之家”建设,指导各村定期组织开展临时照料和课后托管、健康和安全教育、生活和社会技能指导等服务活动,着力打通未成年人关爱保护“最后一公里”。截至目前,全乡已建成4个儿童之家,累计开展各类活动10余场,服务儿童及家长200余人次。与科协、教体等部门联合打造“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建立青年边疆青年驿站,打通基层团组织联系服务青年“最后一公里”。二是丰富青少年交流形式。不断整合各类平台资源,举办青年联谊会、“红色巡边路 传承戍边情”等活动,与昆明医科大学、云南民族大学、保山学院等联合开展各类实践活动帮助各民族青少年在广泛交往中积累感情、增进认同,共同创造和分享美好生活。三是组织青少年参与实践。用好实践育人机制,为大学生设立“返家乡”实践岗位,吸引在外人才返乡参与乡村振兴建设,奉献青春力量。同时大力开展大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大学生赴基层开展理论宣讲、科技支农、爱心医疗等实践活动,让他们当好家乡“代言人”、人才“推荐官”,推动各族青少年相互交流、共同进步。

  聚集多个路径,拓宽青少年深度交融载体。聚焦多个路径,促进木城各族青少年交往交流交融。一是以利剑护蕾为先导。依托“国家安全教育日”“国际禁毒日”“开学第一课”等开展青少年安全教育活动20余场次,利用“法治进校园”“法治大宣讲”等普法活动强化各族青少年法治思维,护航各族青少年健康成长。依托留守儿童关爱救助保护机制了解辖区青少年思想动态和意见、建议、诉求,及时向有关方面反馈信息,为278余名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送去亲切关怀,引导青少年有序参与家乡建设和治理,在交流中交朋友、在学习中增知识、在互动成长,形成手相牵、心相连、情相融的石榴籽。二是以创业就业为突破。加强农村青年劳动力转移就业,围绕服务青年工作任务目标,对辖区青年进行详细摸底调查,全面了解社区青年人的求职需求,积极服务农村青年劳动力转移就业。举办经验分享会、专场招聘会等,不断构建“精准分享、组织输送、常态服务、促进反哺”的工作闭环,今年以来输送100余名青年外出务工,帮助更多的农村青年劳动力转移稳定就业。推动实施中长期开展技能培训,推动青年发展规划,开展咖啡冲泡技艺、咖啡、坚果种植技术等培训5期,发放贷款12户210万元。三是以公益服务为抓手。为营造关心关爱青少年环境深入村寨一线开展关爱留守儿童、特殊儿童等志愿关爱行动,开展假期辅导等公益活动,通过开展作业辅导、心理健康辅导、自护教育宣传以及慰问帮扶,帮助更多农村家庭青少年搭建圆梦舞台。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常态化开展理论宣讲、文化服务、卫生健康、社会治理等志愿服务活动200余场次,组织青年志愿者参与2024木城彝族火把节等大型赛事活动志愿服务工作,引领各族青少年厚植建设家乡情感,促进各族青年广泛交流。四是以青春建功为推动。联动相关部门和社会组织,整合大学生“三下乡”志愿服务队等力量,前往人口民族聚居区,用民汉双语开展理论政策宣讲、普法和推广使用普通话,激励和动员全乡青少年守好促进民族团结生命线,进一步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潜移默化中浸润青少年心田,让青少年在互动交流体验中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维护者、传播者。